论文查重岂能被AI牵着鼻子走

频道:滚动新闻 日期: 浏览:

原标题:论文查重岂能被AI牵着鼻子走

转眼间又临近毕业季,每一位学子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最头疼的一环无疑是查重。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为了防止有人使用AI生成毕业论文,如今又出现了更令学生们困扰的AI智能检测。

“自己写得过于专业和套话也有可能被识别成AI写的,还要把自己的话改成像人话但又不能太像人话”“当我把论文里的句号改成逗号,AIGC降低了20%”“查重太贵了,本科论文知网查一次需要20~40元,如果再加上AI查询还得加钱”……查重和AI检测本是学术严谨和规范的体现,可是,AI检测却令毕业生们叫苦不迭。

究其原因,主要是AI智能检测规则和标准模糊,由此也导致结果不合理。论文查重基于论文库找相似段落,有据可循,而AI检测主要是看其文字表达是否有AI味儿。但AI味儿是什么,各网站判断也不尽相同。据媒体报道,有人将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与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片段上传至某常用论文检测系统后,结果显示,这两部经典作品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竟分别达到了62.88%和52.88%。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AI检测的荒谬与不靠谱。

大学生们为了论文过关,不得不反复修改、“不说人话”,有人被迫删减精彩段落,导致学术性降低,如此已严重违背了AI智能检测的初衷。而且,各大查重网站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有的价格高昂,也给有多次查重需求的学生造成经济负担。

当然,我们要看到,当前AI检测是AI技术融入学术领域的初期表现,其标准与技术均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出现阵痛和不适也在情理之中。而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众多高校都把人工智能作为通识必修课,不断推动师生AI素养的提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专门提出,要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不断完善,AI检测的准确度也会随之提高。但是,相关部门对于当下学生的困惑与呼声不可视而不见、坐视不理,也不可将工具判断完全凌驾于人的判断之上。毕竟,只有更高效和科学的评估,才能促进思想与学术的繁荣。(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