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重在落实
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实施充分彰显党和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确定性。
我国民营经济具备相当规模、占有很重分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政策和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一系列经验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并创下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等多个“第一次”,这将进一步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扎扎实实落实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发展痛点难点。从外部看,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经贸摩擦和关税壁垒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阻力;从内部看,我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民营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对此,要加快制度构建与完善,依法解决该法提到的人格权益侵害、拖延支付账款等现实问题,发挥法律的刚性约束作用,积极回应关切,以改善预期、增强动力。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要坚持目标导向,推动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83.6万户,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创历史同期新高。民营经济促进法精准施策,一方面通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途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引导其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要推动相关条款落实落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潜力。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要坚持结果导向,强化制度衔接,压实执行责任,确保取得预期效果。统筹推进各领域配套法规制度的制定实施,确保执行的可操作性和协调性,例如,司法部门针对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征求意见,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发改部门抓好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配套建设;金融部门优化信贷供给政策,引导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等。同时,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精准满足民营经济组织实际所需。对于法律实施的效果,要畅通反馈和沟通机制,并通过执法检查、第三方评估、专项报告等方式跟踪监督,构建闭环落实体系。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还要完整、准确、全面做好宣传解读工作,提升民营经济组织对法律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促进相关部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民营经济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金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