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需求画像”分类施策织密就业保障网(引题)
新建区多维发力“精准滴灌”促就业(主题)
余孔辉 洪观新闻记者 陈明喜 文/图
近年来,南昌市新建区积极推进“1+18+N”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构建“需求画像+精准供给”服务模式,针对务工群体、新业态从业者、重点帮扶对象等实施分类服务策略,推动就业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学员们学习直播带货技巧
清晨六时,新建区工业大道旁的零工驿站已热闹非凡。电子屏滚动播放周边企业用工需求,休息区坐着边吃早餐边等活的务工人员。“这里不仅有休息场所,每月还有两场专项小型招聘会,找工作越来越方便。”刚找到防水补漏零工的李万坦笑着说。
针对务工群体“马路候工”的求职习惯,今年1月份,新建区在原有“零工之家”基础上,将服务站点靠前,于路边务工聚集区新设2个零工驿站。驿站配备休闲座椅和智能求职终端,就业指导专员不定期现场指导,破解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群众求职更舒心便捷。
在新建区就业之家的培训教室内,50余名学员正专注学习直播带货技巧。“政府买单的免费培训很实用,希望能多学电商知识实现网上就业,增加收入。”学员邹容在笔记本上记满运营要点。
面对数字经济催生的新职业需求,新建区通过网络报名和线下摸排发现,越来越多居民对电商创业兴趣浓厚,渴望通过直播带货、网店运营等实现就业增收。为此,新建区动态调整培训课程体系,大幅增加电子商务培训班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职业培训33期,培训1069人,其中电商培训12期389人。
近年来,新建区通过“1+18+N”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促就业精准覆盖:区级就业之家提供职业指导、创业孵化等16项综合服务;18个乡镇就业之家依托“江西就业之家平台”定向推送岗位;N个社区就业之家通过“红色客厅”“幸福市集”等载体开展“家门口”服务;聚焦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者、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采取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等方式定制就业创业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今年1月至4月,新建区已举办招聘会31场,提供岗位2.97万个次,新增城镇就业1772人。“我们将持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就业之家推动人社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家门口’覆盖、向重点人群拓展,提供更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新建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农民工工作股股长黄维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