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通讯员 邬建飞
“几周前,我们的首批特种硅氧烷材料正式下线。”前不久,河南开封夸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科技型企业在获得河南省开封市1000万元科技贷款支持后,成功突破分子结构定向调控技术,将产品良率提升至95%,填补了河南省特种高分子材料领域技术空白。他透露,该材料已通过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认证,预计将形成年1.5亿元产能规模。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开封市以科技金融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动能,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深化产融结合、强化科技赋能,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为中原经济区转型升级提供鲜活样本。
构建全链条科技金融生态
开封市打破传统融资壁垒,构建“政策扶持+金融创新”两位一体服务生态。该市设立2000万元科技信贷补偿资金池,以风险共担机制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单笔贷款最高可获200万元风险补偿,推动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科技特色支行,创新推出“科创e贷”等10项专属产品,单户授信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利率较普通贷款下浮0.25个百分点。
据悉,开封市2024年举办银企对接会19场,服务企业超800家,贷款审批周期从30天压缩至7天,打造出“需求快达、政策直达”的金融服务新范式,推动“企业库—项目库—政策库”三库联动,实现融资供需精准匹配。“资金池就像定心丸,让银行敢贷、企业敢闯。”邮储银行开封市支行副行长韩晶晶说。
此外,开封市还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设立2亿元政府科创引导基金,重点扶持初创期科技企业;联合社会资本成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酸辣粉产业投资基金,重点培育淀粉加工、薯类休闲食品等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科技基因重塑产业版图
科技金融活水的不断浇灌让创新主体蓬勃生长。2024年,开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3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60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增至305家,三年实现数量翻番。
其中,河南省贝威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贷款的助力下,建成省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无创生理信号马甲式遥测系统”打破国外垄断。
通过“汴地智荟 豫见未来”系列行动,开封举行产学研对接活动102场,发布技术成果200余项。“从研发到量产,科技金融始终保驾护航。”开封夸克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桂峰感慨。
目前,通过加强对研发的金融支持,相关企业已攻克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我们将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集群’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开封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孙欣说,随着汴东高新区、兰考农高区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落成,开封正以科技金融为纽带,串联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向着千亿级储能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等目标稳步迈进。
当科技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开封这座曾经以“宋文化”闻名于世的历史名城,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篇章。通过科技金融的持续赋能,一幅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