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可”点明了新时期广东工会工作的核心命题

频道:滚动新闻 日期: 浏览:

原标题:“四可”点明了新时期广东工会工作的核心命题

5月12日上午,广东省总工会主席工作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黄宁生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工会要认真履行维权和服务基本职责,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多可感可知可及可得的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多可感可知可及可得的服务”——这一简洁有力的要求,点明了新时期广东工会工作的核心命题。

在劳动者权益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工会组织如何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窠臼,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可感、可知、可及、可得”八个字给出了明确答案——工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职工需求为导向,重构服务体系,真正让服务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体验,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落地为生活实惠。

“可感、可知、可及、可得”是一组递进式的概念,强调的是从职工群众的需求出发的体验层次。

“可感”是指能够被感知或察觉到存在,主要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是基础层次。具体到工会工作,就是要让工会服务在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留下深刻印记。从细微处入手,关心职工的工作环境、身心健康。

“可知”是指在“可感”基础上,进一步清晰理解其内容、规则或使用方法,主要是解决“是什么”“怎么用”的问题,需信息透明。具体到工会工作,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多元化的宣传平台,及时、准确地向职工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会法规、政策、活动和服务内容。

“可及”是指具备实际接触或使用的可能性,消除物理或制度障碍,主要是解决“能不能接触到”的问题,强调便利性。具体到工会工作,就是要让职工在工作或生活的周边就能享受到工会的服务。

“可得”是指最终能够真正获得或享有,完成从需求到满足的闭环,主要是解决“最终是否到手”的问题,注重的是结果。具体到工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职工从工会服务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前,广东工会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立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两大基本职责,从工作实际出发,出实招、办实事,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以改革思维深化工会工作建设,推动工会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维权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丰富“可感、可知、可及、可得”的内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新征程的工会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对工会工作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果还是依照以往的工作模式,很难满足实际工作开展的需求,还会阻碍工会高质量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让“可感、可知、可及、可得”直达职工群众,是交给每位工会工作者的一份考卷。而答好这份考卷,也是检验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

新时期的“可感”,需要打破形式主义的桎梏。要让职工在细微处触摸到温暖。千万不能搞“节日慰问走过场、困难帮扶搞突击”,不能拍照留痕取代真心交流,不能用统计数据掩盖真实需求。要将服务嵌入日常、融入细节,用春风化雨般的关怀浸润劳动者的工作生活,让职工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存在与温度。

新时期的“可知”,需要破除信息壁垒。要构建透明畅通的沟通机制。在信息爆炸时代,不少劳动者仍处于“政策盲区”——不知道工会能做什么,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不知道自身权益边界。工会组织必须学会用职工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传递信息,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使服务信息直达基层,让每位劳动者都能清晰知晓自己拥有怎样的“权利清单”和服务资源。

新时期的“可及”,需要突破物理空间限制。要构建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随着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传统“单位制”工会模式面临挑战。只有将服务触点延伸到园区、社区、云端,构建“15分钟服务圈”,才能让不同行业、不同用工形式的劳动者都能便捷地触达工会资源。

新时期的“可得”,是检验服务成效的最终标准。要求工会切切实实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质帮助,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让劳动者在权益受损时能获得有效救济,在职业发展时能得到有力支撑,在生活困境时能感受切实帮扶,“工会就在身边”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可感、可知、可及、可得”既是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也承载着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深切期盼。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工会组织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服务供给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让广大劳动者真正感受到——工会不是墙上挂的牌子,而是雨中撑起的伞、风中筑起的墙、永远可以依靠的力量源泉。(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