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走出去”,组合拳聚力稳就业

频道:滚动新闻 日期: 浏览:

原标题:“请进来+走出去”,组合拳聚力稳就业(主题)

沪上高校求职招聘会火热,各类就业资源平台持续拓展(副题)

文汇报记者 吴金娇

初夏的沪上校园,求职氛围火热。仅20日一天,沪上就有多校举办招聘会,搭建供需对接桥梁——

在临港新片区,上海海洋大学举办2025年就业实习校园双选会暨“赋能乡村振兴”人才专场招聘会,近50家涉农用人单位组团纳贤,吸引1500余名学生前来应聘。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双选会暨2026届实习生招聘会”,吸引100多家企业引才,超过1000名同学参加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近300个。

“请进来+走出去”,组合拳聚力稳就业

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实习校园双选会吸引了近50家涉农用人单位组团纳贤。(校方供图)

在奉贤,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举办2025年“两新两大”专场暨海湾四校实习就业联合招聘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沪上高校正举各方之力,打好“组合拳”,加快构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抓紧时间,就业冲刺不松劲

连日来,沪上高校积极开展“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多渠道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今年前5个月,上海海洋大学已举办了10场大型线下招聘会。”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红刚介绍,眼下距离2025届毕业生离校剩下三周左右时间,除了举办各类行业招聘会,全校正抓紧时间拓展就业资源平台。

据悉,上海海洋大学已设立校长专项奖励基金,专门奖励就业成效显著的二级单位和个人。除了线下走访,“互联网+就业”直播推介正成为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布点。学校协同上海五个新城成立“就业协作联盟”,引入“BOSS直聘”平台,将升级“直播带人”到3.0版。截至目前,全校已开展就业直播推介56场,吸引近63万人次观看。

在华东理工大学,就读生物工程、药学院、化学院本硕博2025届毕业生规模超2000人。其中,近半硕士应届毕业生已经落实毕业去向。“目前学校正积极行动,切实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全面排摸和精准帮扶。”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全华透露,近期学校不仅组织上海电气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中微半导体等知名企业到校举办线下招聘活动,还积极对接合肥、淮北、镇江、南通、奉贤等各地市来校招才引智。“‘请进来’之外,学校还大力组织学生‘走出去’。”周全华介绍,学校正积极组织学生外出参加“百万英才汇南粤”“奉贤贤才日”等各类人才招引活动。

精准指导,AI赋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感谢学校为毕业生开设的‘简历门诊’,简历经过修改后,我收到了好几家单位的面试邀请。”日前,在同济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校园综合招聘会上,该校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王敏终于如愿签约心仪企业。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实战实力?沪上高校“一校一策”,推出特色辅导活动。

在同济大学,“五大营”系列活动在毕业生中知晓度颇高,其中的“求职技能提升训练营”主要指导学生模拟面试、简历问诊。今年以来,该校已开展20余场活动,覆盖学生500余人次。“扬帆成长营”则为有志于从事选调生、公务员等工作的学生提供支持,已面向2025届毕业生开展近60场活动,服务学生超5000人次,今年4月已启动面向2026届毕业生的招募。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凌凌介绍,就在本月上旬,“国际组织储备人才训练营”也正式开营,为有志进入国际组织实习的学生提供系统训练。

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AI+”职业生涯教育系列讲座深受学生好评。讲座不仅指导学生使用智能简历优化、AI辅助模拟面试等系统,还对企业招聘需求画像进行解析,帮助毕业生更快、更精准找到合适的行业与岗位。目前,该校正在积极落实“双千”计划,申报一批“微专业”和“微课程”,助力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做强联盟,为年轻的城留下更多年轻的人

“我的求职目标就是临港新片区的新兴产业。对年轻人而言,这里不仅有好政策,更有好产业,我很期待加入这座年轻的城!”日前,在2025届上海高校春季促就业系列招聘会(临港新片区专场),上海电力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吴彤的想法也代表了很多临港高校毕业生的心声。

作为“留临率榜首高校”,去年4月,上海电机学院就联合国内多所应用型高校、30多家临港重点企业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高校服务临港新片区就业育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今年,联盟成员再次扩容,新加入企业多为临港地区该行业链主企业。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张跃辉介绍,根据联盟发布的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联盟将为临港重点产业输送1500名以上“懂技术、通产业、会创新”的联盟高校学子;每月发布临港企业招聘需求100条以上,其中技术研发类岗位占比不低于60%;每年组织2000名学生在临港开展就业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确保2025届毕业生至少获得5条岗位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