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码

今日首码

塑造文化展示新场景,搭建文明互鉴大舞台

中工网 117

塑造文化展示新场景,搭建文明互鉴大舞台...

原标题:塑造文化展示新场景,搭建文明互鉴大舞台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资产,其发展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又拉开帷幕,展览月、科技月、文创月、研学月、教育月将城市空间深度打造为博物馆展厅,用丰富文创作品呈现文化魅力,让博物馆优质资源直达市民身边,让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优势更加凸显。依托博物馆这座文明殿堂,北京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中国主会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中,300余件(套)文物正静静陈列,期待着与观众共赴一场殷商文明探秘之旅。这是北京深入推进馆城深度融合,持续激发博物馆之城活力的一个生动写照。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北京的博物馆正成为塑造城市文化展示新场景,搭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大舞台的重要载体。

一方穹顶之下,封存文明密码,镌刻传承脉络,藏尽山河万象——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目前,我国已建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座博物馆建成开放,截至2024年底,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从过去博物馆门可罗雀,到现在“一票难求”,从过去作为文化生活的一个可选项,到现在作为不可或缺的公共文化建构者……“到博物馆看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打卡博物馆”“买文创”也已成为一种鲜亮的风尚。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资产,其发展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张金名片,深厚的历史积淀、包容的城市气质、创新的文化成果,使北京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近300家备案博物馆和类博物馆,仅去年一年就举办展览超2000个、线下活动超3万场次,接待观众约1亿人次。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又拉开帷幕,展览月、科技月、文创月、研学月、教育月将城市空间深度打造为博物馆展厅,用丰富文创作品呈现文化魅力,让博物馆优质资源直达市民身边,让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优势更加凸显。依托博物馆这座文明殿堂,北京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过去十年,是北京博物馆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越来越多的人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博物馆,来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之旅”。从“坐等观众”到“主动抵达”,越来越多博物馆正淡化“高冷神秘”的印象,不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博物馆如同独特的“文化芯片”,重塑空间价值,提升城市软实力,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经济实力,也源源不断为博物馆提供养分。博物馆成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加速器”,城市扮演着博物馆创新的“现实服务器”,二者共同编写着文明传承与互鉴的当代代码。

近年来,中国不断优化签证政策,极大简化了外籍游客的入境手续,降低了旅行成本,提高了旅行便利性,从而激发了外籍游客来京的热情。博物馆也成为外籍游客便捷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最佳窗口之一,一些入境游热门博物馆外籍参观者人次大幅增长。从故宫博物院的书法学习,到北京东四胡同博物馆的京味儿文化体验;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探秘,到北京民俗博物馆农耕文明探寻……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令海外游客惊叹。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前景值得寄予积极的期待。

当前,世界文化激荡展现新的态势,中华文明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社会思想文化呈现新的特点。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积极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才能更好地构建彰显民族发展历程、记录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长廊,建设传承中华文明基因、赓续中国历史文脉的文化殿堂,打造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的文明桥梁。北京将更好发挥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让博物馆这座文明殿堂成为展示中华文明、教育服务大众、推动国际交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能量场。

文档于: 2025-05-20 08:58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5-20

塑造文化展示新场景,搭建文明互鉴大舞台...

2025-05-20

原标题:塑造文化展示新场景,搭建文明互鉴大舞台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资产,其发展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又拉开帷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