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码

今日首码

中工网评丨创新形式,让思政课收获更大效果更好

中工网 150

中工网评丨创新形式,让思政课收获更大效果更好...

中工网评丨创新形式,让思政课收获更大效果更好

杭杭

5月15日,由杭州市总工会主办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特色展示活动在浙江杭州926剧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年年思奋进 杭杭出状元”为主题,通过AI对话、情景弹唱、悦读分享等创新形式,生动讲述杭州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自2024年以来,杭州市各级工会已创新开展“中国工人大思政课”19568场次,覆盖职工172398人次。“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已经成为凝聚全市职工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的重要纽带。

2024年10月,全国总工会启动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工作。此后,各级工会持续丰富“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内容,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活动形式,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何让创新形式与课程内容更好结合,使思政课更接地气、有实效?杭州市总工会的相关举措有一定启示意义。

比如,让“大思政课”活起来,可以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把道理讲深讲透。在上述活动开篇的《劳模工匠说》中,全国劳动模范葛小青与AI主持人隔空对话、一问一答,分享了自己参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感受;浙江省劳动模范、杭州日报社郑莉娜,讲述了她在AI时代坚持以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心路历程。这些故事看似平凡,却因可亲可信而更具感召力,从而更容易引发思想共鸣。

比如,让“大思政课”火起来,要学会表达创新。从AI互动,到情景弹唱、微短剧演绎,上述活动充分利用数智技术等创新形式,打破了“思政课就是讲台式授课”的刻板印象——“班前十分钟”示范微剧《乘风破浪工绽放》以青年职工的日常工作为蓝本,结合城市发展脉络,展现出个体与时代的同频共振;情景弹唱《青春赠予我的》由职工自编自演,以音乐串联理想与现实,把青春的梦想、工作的热情、奋斗的艰辛,转化为一幕幕打动人心的画面……这样的表达形式新颖、感情真挚,更有利于年轻职工“听得进”“听得懂”“愿意听”。

再如,让“大思政课”实起来,不妨将地域特色融入其中。上述活动中,来自建德航空小镇的航空科普研学导师讲述了三代人的航空梦传承故事;杭州市职工旅行社的导游用行走笔记,将本地旅游资源转化为思政教材;小品《红色根脉,直播新“声”代》聚焦杭州互联网产业,讲述网络直播从业者的故事……这些课程内容,不仅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展现了劳动者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图景。

事实上,在不少地方,“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也有相似的探索与实践:江苏省扬州市总工会通过创新演绎扬州评话《曾玉良》,生动再现了京汉铁路大罢工这段工人运动史;福建省泉州市总工会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让福建省劳模、安溪制茶大师陈清元以数字人的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为当地茶农讲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三茶”统筹故事;上海市杨浦区总工会把“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模黄宝妹的故事搬上沪剧舞台……这些案例表明,思政课更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才能不断提升针对性和吸引力,真正走近职工,成为广大职工成长进步的“必修课”。

“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是激发广大产业工人新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抓手。未来,各地工会要在内容上、形式上、机制上持续探索,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职工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到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激励更多劳动者立足岗位,拼搏奉献,再创佳绩。

文档于: 2025-05-20 08:34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5-20

中工网评丨创新形式,让思政课收获更大效果更好...

2025-05-20

杭杭5月15日,由杭州市总工会主办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特色展示活动在浙江杭州926剧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年年思奋进 杭杭出状元”为主题,通过AI对话、情景弹唱、悦读分享等创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