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剧为文博热注入新活力...
原标题:让戏剧为文博热注入新活力
暮色四合,灯光亮起,博物馆展厅变为一个个小剧场。沉浸其中,看曼妙舞姿、听胡商吆喝……河南洛阳博物馆举办的“一夜探古今”活动中,游客被分成6组,行走在精心设计的线路上,领略十三朝古都一眼千年的繁华。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里演大戏,通过在展馆当中植入剧本、真人演绎,不仅让文物活起来,而且带给游客更多惊喜,产生实实在在的吸引力。博物馆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座永远敞开大门的学校。今天,文博热引人关注,逛博物馆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尚潮流。
文物不同于普通商品,逛博物馆也不比逛商场,它离不开专业化的服务引导。以往,人们游览参观博物馆的“三件套”,无外乎看文物、拍文物、听讲解,如今,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成为需求,各地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上,注重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戏剧”运营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博物馆牵手戏剧,看似不相关实则蕴含着一种必然。两者有许多的共同点,它们都有着古老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尤其是近年来,戏剧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热衷于看戏。调查显示,78.51%受访者接触过戏剧或相关衍生表演,60.98%受访者希望戏剧专业人士多用创新形式展示。当博物馆敞开怀抱接纳戏剧的进入,游客遂有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参观体验,沉浸其中仿若亲身见证历史,至于戏剧创新则亦由此得以探路前行。
博物馆运营引入戏剧表演元素,对于一票难求的热门博物馆在口碑获取上可谓锦上添花,而对于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博物馆无异于雪中送炭。如果馆藏文物有限但历史资料丰富的小型、小众博物馆,能够适时引进一些戏剧演出,作为对博物馆展览的补充,那么,博物馆的可看性无疑更强,也更易因此打响知名度,培养忠实粉丝。如此,亦可较好地平衡游客资源,缓解当前文博热中博物馆吸纳游客“冷热不均”问题。
借力戏剧表演为博物馆运营添彩,不乏机遇却也面临着挑战。目前来看,尽管不少地方的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实践,然而受限于演员档期、场地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常态化演出的博物馆戏剧并不多;还有的博物馆戏剧只是简单地复制历史,没有围绕文物、展览主题提供更多、更生动的注解,引不起游客参与、探寻的兴趣等等。对此,需要博物馆加强与专业演出团队的合作,着力打磨优秀剧本,合理安排演出时间、场地,以适销对路的戏剧精品“活”化文物、吸引游客。
除此之外,还有问题值得深究,那就是博物馆戏剧在历史呈现上必须严谨,不容戏说。洛阳博物馆在引入戏剧表演时不仅多方寻求高品质合作机构,而且统筹兼顾市场反响与社会效益,馆藏的一个东汉石辟邪,有资料称其出自帝王墓葬,由于未经权威确认,馆方坚持“不能为营造噱头而轻下结论”“博物馆可以有网红流量,但不能丢掉专业属性”,如此严谨的态度值得肯定。
继引进国外重磅展览、开发文物表情包、制作文创产品等之后,戏剧与博物馆牵手为文博热注入一股新活力。期待重量级的博物馆继续推出扛鼎之作,也希望各地小众、主题博物馆借力好戏弯道超车,以此让文物走出展柜,让历史跃出纸面,让博物馆离大众更近一些。(周慧虹)
文档于: 2025-05-20 08:32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让戏剧为文博热注入新活力...
原标题:让戏剧为文博热注入新活力暮色四合,灯光亮起,博物馆展厅变为一个个小剧场。沉浸其中,看曼妙舞姿、听胡商吆喝……河南洛阳博物馆举办的“一夜探古今”活动中,游客被分成6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