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快评丨论文要查“AI率”?别操之过急

频道:滚动新闻 日期: 浏览: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又是一年毕业季。据近日《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部分高校提出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除了要通过查重外,还需检测AIGC(AI生成内容)工具使用情况。这意味着,若检测结果显示论文的AI生成率过高,学生可能面临重新修改、二次答辩甚至无法毕业等情况。

现实中,不少学生反映,一些AI检测工具存在误判问题:有的学生在同一平台对同一文档进行AI检测,第一天的检测率为10.37%,第二天上升至27.54%;有的学生论文中的原创内容整段被系统判定为AI生成;还有学生发现,即便论文主要内容是数学公式,系统仍显示AI检测率超过30%……面对“黑箱”一般的AI检测工具,学生不得不反复修改论文,甚至付费请商家降重,承受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AI检测工具到底靠不靠谱?有专家表示,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AI模型和检测模型之间其实还在一场“互相猜测”的博弈里,将其作为评价标准,有合理性但也存在局限性——“很多判断其实都掺杂了AI的‘主观经验’”

不可否认,有些工具确实发现了学生过度使用AI的情况。但以目前的准确性来看,将其检测结果作为重要判定标准,未免操之过急。

一些高校已在积极探索如何更科学规范地使用AI工具。比如,有的高校明确列出AI在毕业论文写作各环节中的具体应用规则——允许在文献检索与管理、参考文献格式检查上使用,但要求复核确保真实性;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撰写论文正文、致谢等部分;有的高校将教育教学领域的AI工具应用划分为禁止使用、限制使用、鼓励使用等三种类型,分级分类管理……这些做法不仅能为AI工具在教学应用中提供明确界限,有助于二者更好地融合共生,值得进一步探索。

事实上,人们对毕业论文“AI检测率”的争议,是当下AI融入教育体系的一个缩影。以审慎、包容的态度,逐步摸索出更科学合理的应用路径,应该成为共识。既要鼓励使用AI工具,赋能教学与学习,也要制定好规则,积极应对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如此,才能更合理地驾驭AI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人们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