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码

今日首码

让好评回归评价本身,彰显数字时代服务业文明高度

中工网 111

让好评回归评价本身,彰显数字时代服务业文明高度...

原标题:让好评回归评价本身,彰显数字时代服务业文明高度

服务业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任何评价机制都应尊重这一基本事实。当我们享受一键下单、扫码评价的便利时,不应忘记屏幕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劳动者。构建既保障消费者权益又维护劳动者尊严的评价体系,不仅关乎特定群体的生计,更决定着数字时代服务业的文明高度。

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当下,从业者索要好评成普遍现象。专家表示,好评机制有利于促使从业者不断优化服务水平、规范从业行为,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权责分配的结构性矛盾。需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质,让从业者跳出“好评内卷”。(5月16日《工人日报》)

“请您带好随身物品,方便的话给个好评。”这句网约车司机近乎条件反射的结束语,已成为当前平台好评机制的一个独特注脚,索要好评似乎已成为服务提供者的“标准操作流程”。作为平台经济构建的一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当评分系统从质量监督工具异化为从业压力源,我们不得不反思:这套看似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否正在背离其促进服务优化的初衷?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给予服务业劳动者应有的尊严与公平?

平台经济下的好评机制本应是一把“双刃剑”。理论上,它通过消费者反馈形成市场自净功能,既帮助消费者甄别服务质量,又激励劳动者提升服务水平。这种双向反馈机制曾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提升服务质量的“良方”。然而在实践中,这套机制逐渐暴露出结构性缺陷,一个随意给出的差评可能导致劳动者整天收入归零。更值得关注的是,当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开始索要好评时,好评率会大概率虚高,反而降低了评价系统的区分度与参考价值。这就像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一样,好评泛滥最终导致评价系统贬值,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

评价机制的结构性缺陷容易导致服务业劳动者权益受损。平台通过算法将好评率与订单分配、服务排名直接挂钩,这种压力传导到劳动者身上,使得劳动者不得不千方百计获取好评,而面对不公的差评,有的劳动者尚缺乏有效的申诉渠道。这种现实反映了平台经济中的权责失衡问题,一些平台企业通过算法掌控着规则制定权、数据控制权和收益分配权,却将市场风险与服务质量责任全部转嫁给劳动者个人,这种量化的评价体系忽视了服务业的复杂性。事实上,服务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平台派单合理性、交通状况、消费者配合度等,单纯让劳动者承担所有评价后果显失公平。

重构健康的好评机制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对平台企业而言,应当优化算法规则,降低好评在服务评价中的绝对权重,引入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例如,可以借鉴德国的“宽容评价”模式,系统自动过滤极端评分,或如日本平台采用的“双向评价”机制,消费者评分同时也对消费者自身信用产生影响。对监管部门来说,应加快制定平台用工评价系统管理规范,明确平台责任边界,建立公正的申诉机制,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已迈出重要一步,但需要更具体的实施细则。对消费者而言,则需要培养负责任的评价习惯,认识到随意差评可能毁掉一个劳动者的生计。基于此,“评价三思原则”——是否必要、是否客观、是否适度,值得推广普及。

让好评回归评价本身,关键在于重建服务业的人性化维度。数字经济除了服务便捷性的提升,还要通过技术手段放大服务中的人文价值。杭州某连锁餐厅尝试的“差评冷却期”制度——消费者给出差评前系统弹出“是否愿意先与服务员沟通”的提示,有效降低了冲动差评率。成都某网约车平台推出的“服务故事”功能,让司机可以附上特殊情况说明,使评价更加立体全面。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当技术规则注入人文关怀,好评机制才能真正成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工具。

服务业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任何评价机制都应尊重这一基本事实。当我们享受一键下单、扫码评价的便利时,不应忘记屏幕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劳动者。构建既保障消费者权益又维护劳动者尊严的评价体系,不仅关乎特定群体的生计,更决定着数字时代服务业的文明高度。唯有跳出“好评内卷”的怪圈,让技术规则服务于人而非与人不应有的压力,我们才能真正迎来平台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改革好评机制不仅是一项技术调整,更是一次对数字经济伦理的重塑,其核心是让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郭丽华)

文档于: 2025-05-20 08:29 修改

标签:

发布评论 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评论列表

2025-05-20

让好评回归评价本身,彰显数字时代服务业文明高度...

2025-05-20

原标题:让好评回归评价本身,彰显数字时代服务业文明高度服务业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任何评价机制都应尊重这一基本事实。当我们享受一键下单、扫码评价的便利时,不应忘记屏幕背...